体育教育专业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40201 学科门类:教育学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一、专业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我校建设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立足沧州,面向河北,对接“健康中国”、“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具有沧州武术标识、具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特色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
汇聚中国武术培训基地、河北省武术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和优秀师资等各项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创新。缕清实践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顺序,多渠道、多形式开辟实践培养途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建成地方优势明显、省内有特色的应用型、服务型本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及健康理念,扎实的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工作,并可承担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
毕业后5年左右要到达的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从教意愿和师德品质。
培养目标2:具有开阔的教育、专业视野,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优秀的专业技能素养,能够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目标3:熟悉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动适应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够胜任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并能指导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能够持续汲取国内外体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方法,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反思,并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三、毕业要求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坚持立德树人,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2坚持立德树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具有投身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具有投身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从教意愿,热爱体育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重点理解和掌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体适能训练、运动康复、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术等级测试、竞赛规程制定安排等相关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中学其他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体育科学、心理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整合形成体育教学知识。
3.1掌握教育科学、体育科学、心理科学、体育运动项目等中学体育工作所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并整合形成体育教学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原理,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3.2掌握体适能训练、运动康复、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术等级测试,竞赛规程制定安排、组织学校体育活动、文艺表演、体质测试等大型活动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4教学能力:掌握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充分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具备一定的体育课程整合、综合性理论技能学习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1掌握相关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掌握多项大众体育项目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做到能示范、能指导。
4.2能够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相关体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优化课程结构,并为学校专业运动队或具备较高体育项目技术能力的学生制定更深层次的训练方案,具有带队执教能力。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健康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5.1掌握中小学班级特点、班级组织与健康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了解中学德育原理,能够营造平等、积极、乐观、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行为准则。
5.2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综合育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掌握育人基本知识与技能,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理解体育学科育人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结合体育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
6.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学校文化及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方法,掌握育人的相关知识技能,促进中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
6.2理解体育学科育人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并结合体育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阶段路径,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专业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
7.1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专业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增进对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7.2解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阶段路径,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8.1充分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8.2掌握与学生、家长、同事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表1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要求对专业培养目标支撑情况表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1.师德师范 |
H |
|
M |
|
2.教育情怀 |
H |
|
M |
|
3.学科素养 |
|
H |
|
M |
4.教学能力 |
|
H |
|
M |
5.班级指导 |
M |
|
H |
|
6.综合育人 |
M |
|
H |
|
7.学会反思 |
|
M |
|
H |
8.沟通合作 |
|
M |
|
H |
注:“H”表示对达成此要求非常重要,M 代表中度支撑,L 代表低度支撑。
四、学制、学分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8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140学分,选修课28学分。
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沧州师范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
体育概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项目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及军训(军事理论)、教育见习、实习实训、教育研习、毕业论文(设计)、劳动教育等。